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中药怎么煎效果最好啊 [复制链接]

1#

在李教授门诊上,有很多患者常常会问道:“医生,这种中药怎么煎啊?具体服用方法是什么?喝中药期间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其实,中药的具体疗效和煎煮、服用的方法、以及中药药材及功效等密不可分。据此,我们为大家介绍相关的科普知识。

1、正确的煎药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2、中药浸泡

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基本全是干燥品,煎药前进行中药浸泡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也能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浸泡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而种子、果实、块根类药物则浸泡时间相应的长一些,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同时注意夏季浸泡不宜过长,冬季则可适当长一些。

3、煎煮时用水量

中药煎煮时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生活用水,每次煎煮加水时,水量淹过药面2-5cm。根据不同质地药物适当增减用水量。质地坚硬、需久煎的多加,质地疏松、药效易挥发保证基本用水量即可。

4、煎药火候及时间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一般中药煎煮30分钟左右;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即可。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5、煎煮次数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2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然后把2次煎煮好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次服用。

6、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质地、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煎煮时间方法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

先煎

如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磁石、代赭石等金石、矿物、甲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制附片、制川乌等药物因其有一定偏性和毒烈性,需要先煎至少60分钟以上,以确保用药安全。

2

后下

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气味芳香的药物经久煎,其有效成分因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最后一次煎药的最后5~10分钟放入。此外,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亦属后下之列。

3

包煎

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刺激咽喉或药液混浊,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4

另煎

人参、西洋参、高丽参、云芝等贵重药材,为其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1~2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5

烊化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蜂蜜、饴糖等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出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6

泡服

番泻叶、胖大海、藏红花等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用复方中其他药物的滚烫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7

冲服

三七、羚羊角、牛黄、麝香、蛤蚧等贵重药,用量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8

煎汤代水

主要指某些药物质轻而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7、服药的量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昼夜不停;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儿童每剂~毫升,成人每剂~毫升,一般分2次服用。

8、服药时间

(一)宜饭前服用类

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

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二)宜饭后服用类

1.健胃药这类药物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

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宜睡前服用类

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9、煎服禁忌

服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饮食物方面应注意一些服药食忌: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咖啡。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