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东归吧舅舅魅力宝应
TUhjnbcbe - 2022/11/30 20:16:00

东归吧!舅舅……

小石庄,位于苏中里下河宝应的南乡芦村,是一个以苗姓集聚为主的秀丽村庄,这里民风淳朴,自然风景优美,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舅舅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外婆一共生了六个孩子,舅舅是唯一的独生子,取名“一文”,视为掌上明珠。虽然家道衰落,但还是设法供舅舅读书。舅舅天资聪明,从小学(芦村小学是民国时期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立小学)到中学,品学兼优。他不负众望,考取了苏州财校,也是庄上走出的第一位高材生,跳出了农门。

六十年代初,好男儿志在四方,舅舅放弃苏州的安逸生活,主动申请去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一个边陲小镇,在祖国的西北方,与苏联接壤,晚上站在高处可以看对方的灯火。一年有半年天寒地冻,光是坐火车就要三天四夜才能到乌鲁木齐,然后还要乘汽车三天两夜。每次探亲,在途就长达半个月,三年才一次,把外婆的眼要望穿了。

舅舅身在边疆,但心系家乡,除了负担外婆的生活费用外,还要照顾姐妹们,特别像我们家兄妹多,父亲去世早,只靠母亲一人工作养家糊口,逢年过节都要寄钱救济,真是雪中送炭,特别是还没有开学,学费已寄来了,帮我们完成学业,这是舅舅从牙缝中省下来的呀!舅舅每次来信都叮嘱我好好念书,孝敬长辈。舅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一生,我是在舅舅的教诲下成长的。当我工作遇到困难,他总是鼓励我,方法总比困难多,他还拿自己刚去新疆遇到的困难来激励我,使我明白,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当他看到我进步成长时,打心眼里高兴。古话常说“外甥多像舅”,我为有这样一个忠厚善良的舅舅而感到自豪。

舅舅每次探亲回宝,简直就像骡子,背着大包小包,全是新疆的土特产,大枣、葡萄干、羊油等,除了姊妹们各家分分,还有其他亲戚。外公兄弟九人,都要逐家拜访,以尽孝心。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有时亲戚家中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其实他就是一个银行职员,但在乡亲眼里是个大官,更是一个大孝子。

“文革”期间,外婆受到冲击,且株连到子女,组织上要求划清界限,不要影响前途,但舅舅义无反顾,按期探亲,虽然政治前途一度受到影响,但割不断的永远是这份亲情。“文革”一结束,拨乱反正,舅舅立即把外婆的户口迁到新疆,把外婆接过去,让她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

年近八十的外婆,千里迢迢来到新疆,与维族人一起吃抓饭,与蒙古人喝羊奶,只要与儿子团聚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与维族人语言不通,寂寞的外婆又思念家乡,我不能在这里成为野*,闹着回家。舅舅又不厌其烦,专程送她回家乡。

九十年代,舅舅调到自治区银行工作,尽管工作忙,但总关心家乡的建设,多次为家乡融资,为家乡建设尽微薄之力。每次回宝,得到县领导热情款待。只要家乡人去新疆,身为处级干部的他,高兴的像孩子一样,全方位接待,全程陪同到新疆各处走一走,以尽地主之情,也让家乡人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的幸福。

舅舅植根新疆五十余年,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好新疆,耗尽了心血,积劳成疾。有多次调回内地工作的机会全部被婉言拒绝了,他与新疆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博尔塔拉州聚居了35个民族)。七十有三的舅舅在弥留之际,有个愿望,把自己安葬在天山脚下,墓碑向东,眼望故乡,守候边疆。青山处处留忠骨,天山脚下是我家。是啊,中华各民族是一家,你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但你对家乡的思念一刻也未停过,家乡亲人也思念你,你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民族大团结的大业上了……你虽然身在异乡,但你的心早已飞回你的故乡,你的母亲身旁……

叶落归根,亲人思念你,东归吧!舅舅。

宝应法院梁永胜乙亥年清明前作于扬州半闲书屋

来源:宝应生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归吧舅舅魅力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