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卡昝河边境警务站早已被寒气和大雪所包围,一阵寒风袭来,让人不由地直打哆嗦。
“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飘;一年四季风,天天穿棉袄。”这就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卡昝河边境警务站站长阿思里别克和战友们常年坚守的地方。
今年33岁的阿思里别克,年12月入伍,年,他接过了守边“接力棒”,来到了卡昝河边境警务站,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
阿思里别克和同事们一起巡逻踏查。
常年守边不言苦
阿思里别克和同事一起冒雪巡逻。
卡昝河,地处天山和阿拉套山腹地,哈萨克语意为“锅底”。
“来第五师卡昝河边境警务站的第一天,我坐着车一路颠簸、辗转来到海拔米的大山深处,山连着山,越往深处走越荒凉,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11月10日,阿思里别克回忆说。
年,刚到第五师卡昝河边境警务站工作时,这里仅是一个80平方米的平房,十余人挤在一起工作、休息,用电看天,吃水看河,一到风雪天便是屋外下大雪屋内下小雨,屋外刮大风屋内刮小风。
寒冷的冬天,屋里只有一个火炉,熬不到半夜炉火就熄灭了,屋子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人躺在被窝里直发抖。阿思里别克说,这样的环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边境线上坚守下去的决心。
“我的祖国就是我的家,我是边防警察,我们都不守边防,谁来守?”阿思里别克说,警务站的管辖范围并不大,就三条沟。但每一条沟都是通往哈萨克斯坦国的必经之路。
为了这三条沟,阿思里别克他们付出了太多。
春季,第五师卡昝边境地区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冬天,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十分常见。一场大雪过后,巡逻的小道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人步行都很困难,就更别提车巡了。环境恶劣不算什么,这里时常还有狼群、野猪、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给巡逻增添了太多风险。
11月10日一大早,阿思里别克和战友们就早早怀揣馕饼,背上水壶,踏上巡边之路。他们要前往距离警务站17公里的科克苏沟开展边境巡逻踏查。
民警们翻越达坂、趟过刺骨的河流,用了近10个小时才走完。每次翻山巡逻,大家的腿上像灌入了铅一样沉重,每走一步,都是气喘吁吁,头痛难忍不说,还要努力克服高海拔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
“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巡逻踏查,对大家来说每一次都是一个考验,但警务站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屈服于风雪,即便是冻得浑身麻木,我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走最复杂的巡边路、入最远一户牧民家’,让五星红旗在边境前沿高高飘扬。”阿思里别克坚定地说。
帮助牧民情谊浓
阿思里别克帮助牧民干活。
阿思里别克说:“8年来,这里的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土包,我早已熟记于心。”
卡昝河是博尔塔拉河的源头,此处也是第五师八十八团牧民的夏牧场,伊犁霍城县牧民的冬窝子也在附近。每年6月至9月,30余户牧民赶着2万余头牲畜陆续进入卡昝河河谷。
在这里除了守边,帮助牧民,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之事,也成为阿思里别克的重要工作之一。
今年3月16日凌晨,正在夜班执勤的阿思里别克通过监控巡逻防区时发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而且这只雪豹是在牧民的生活区域发现的。为了保证周边人员的安全,同时保证雪豹的安全,阿思里别克利用对讲机对该区域附近的车辆巡逻组和徒步巡逻组发出预警,告知其不要到达雪豹活动区域,并操控摄像头紧密追踪,直至雪豹离开这片区域。
3月17日深夜,牧民朱马哈孜打“妻子突发疾病,医院的路上,因雪大路滑,车辆不慎掉下路基。”放下电话后,阿思里别克迅速带领同事们前往事发地。
到达现场后,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夜里,民警用铁锹和双手清理积雪,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被困车辆成功救出,朱马哈孜的医院。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阿思里别克警官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牧民加克皮努尔说。
年7月,一场狂风席卷了卡昝河边境辖区,牧民赛力克家的帐篷被狂风直接掀起。正当赛力克陷入慌乱时,阿思里别克赶到了事发地,将赛力克一家人接到了警务站并住了下来。
次日,阿思里别克前往温泉县城,自掏腰包为赛力克购买了一顶崭新的帐篷。当看到帐篷摆放在眼前时,赛力克泪流满面,紧握着阿思里别克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八年如一日,阿思里别克从最初进山的不适应,到如今和群众打成一片,每出一次警、每巡一次山、每走访一户牧民,他都把群众所需铭记于心。他为牧民办的一件件实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师徒同守边境线
阿思里别克(左)和刘航向牧民宣讲党的好政策。
“从河北石家庄来到温泉卡昝,我不仅要克服气候差异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要学会在寂寞中坚强。”民警刘航说。
今年26岁的刘航年在河北边防总站入伍,年1月转改至博州边境管理支队温泉边境管理大队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同年4月,到卡昝河边境警务站工作。
刚来警务站的第一个月,刘航十分想家,他牵挂年迈的父母,更牵挂女友。每次给女友打电话,他总是小心翼翼,担心公里的距离阻隔的不仅是两人见面的次数,还会让曾经的爱逐渐变淡。
看到刘航心事重重,阿思里别克就带着刘航来到第一代哨所旁,给他讲哨所的故事,讲戍边民警的奉献、讲述四代守边人的艰辛付出……这使刘航对戍边有了新的认识。
年6月20日,刘航第一次跟着阿思里别克去巡边。因为卡昝河边境警务站辖区常年积雪,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季,这里依然白雪皑皑。
“看到界碑的那一刻,我瞬间眼眶湿润了。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用红油漆描红界碑的。当界碑上留下我描红的痕迹时,我突然理解了‘前方是界碑,身后是祖国’的深刻含义。那一刻,我立志将守边使命扛在双肩,把忠诚写在这大山之间。”刘航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激动不已。
两年的历练让刘航迅速成长起来,他喜欢上了这里飞沙走石、冰天雪地的气候,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刘航说:“现在,我的手机里有多个辖区牧民的电话号码,每天通话记录里拨出和接入最多的也是牧民的电话。如今,刘航在卡昝河边境警务站担任副站长,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在界碑前立下的誓言。
戍边8年,阿思里别克用脚步丈量着祖国边境线,踏遍了山里的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山峰……巡逻里程累计10万余公里。
“作为一名新时代警察,我深感我的职责使命光荣而又神圣,走在卡昝河畔,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每次踏上巡边路,我都感到很自豪。”阿思里别克说。
多年来,阿思里别克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中央政法委“全国平安之星”,公安部“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第七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