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疆阿勒泰市北屯市塔城市克拉玛依市阿拉山口市博乐市新疆双河市胡杨河市乌苏市奎屯市石河子市昌吉市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阜康市霍尔果斯市可克达拉市伊宁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库尔勒市铁门关市库车市阿克苏阿拉尔市阿图什市图木舒克市喀什市昆玉市和田市实验室超纯水机实验室医院制剂室检验科纯水处理超纯水机半导体药厂食品厂超纯水机器系统
伊斯兰民族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禁猪,他们忌讳提到与“猪”有关的词语。
1、新疆昼夜温差较大,达到10至15度左右,要注意防寒保暖。5、6、9、10月应带上毛衣、外套或风衣等。4月以前和11月以后前往,则必须穿厚呢大衣或羽绒服等御寒服装,尤其是去天池过夜、游南山牧场、登一号冰川、游喀纳斯湖、去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2、新疆是水果之乡,到新疆吃水果是一大乐事,但千万不要在吃完水果后再喝热茶,以免造成腹泻。
3、特提醒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冲洗等都不大方便。
4、在新疆,人们在市场上购物一般习惯用“公制”,比如在秤量物品重量时用“公斤”。
5、新疆是多种少数民族地区,宗教色彩浓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等,这是他们在生活中最大的禁忌,绝对不可以冒犯。
6、在新疆旅游,一定要咨询在新疆旅行社工作的专业人士,千万不可自行前往或自己租车旅游,因为新疆旅游不可预测因素太多。
7、乌鲁木齐时间与北京时间有2小时的时差,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人们一般在上午10点才上班,下午2点左右吃午饭,晚饭则一般是到八九点钟才开始,那时天还没黑呢。
维吾尔族服饰
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礼节
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婚俗
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禁忌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介绍
肉孜节(即开斋节)
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一个月斋期满后,维吾尔族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会礼,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乐师们高坐在清真寺内的拱门上,吹奏唢呐,敲击手鼓。人们互相登门拜访,赠送礼品,还要举行刁羊、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一、饮食
忌食猪、狗、猫肉,以及一切自死动物,牲畜不经过穆斯林亲手宰杀的不吃。
不但禁忌的食物不吃,而且连盛过禁忌食物的器皿都不用,如炊具、碗筷等,所以为了防止接触到禁忌的东西,在外出时一般都随身携带食物,也不在外面乱用饭菜。忌讳提到与“猪”有关的词语。他们以米饭及薯类为主食,佐食牛、羊、家禽肉类和海鲜及蔬菜等清真食物,表示对真主的诚心。在举行隆重宗教仪式和重大节日时,许多人尤其是老人,亦保留着用大青盘贮饭,以手捻食的习俗。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即宰牲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节期三天。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节日期间,人们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莱甫”(歌舞集会),男女老幼纷纷在“达甫”鼓、“萨巴伊”、“卡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
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
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安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歌。
丧葬习俗
按伊斯兰教义,穆斯林逝世后要实行土葬,并为亡人举行葬礼。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称“死亡”为“无常”或“归真”。葬礼习俗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土”、“速”、“俭”。人亡后要速葬,亡体停放一般不超过三天。土葬时不用棺木,而是将尸体直接埋入土中,尸位南北向,面朝西,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地面上大都有封丘。俭葬或薄葬,即在坟穴内不得有任何陪葬品。
四、割礼
伊斯兰教的男孩到9、10岁时需行割礼,根据传统在行割礼之前,小男孩穿著传统的服装,父母带到清真寺或先人的墓前祈祷,祈求这小手术会顺利,有些地方有装饰彩带的车队游行并不断鸣喇叭,手术前举行宴
会宴请亲朋好友,手术后大家也会纷纷前来探望和祝福。女孩则在12岁以后正式成为穆斯林。
五、其他
穆斯林禁止喝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不欺骗、不放高利贷、不毁谤、不赌博、没有偶像崇拜。
六、旅游注意
1、不能说ZHU、PIG也不行,实在要说,说大肉(指猪肉);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
2、洗手后不要甩手,维族人特别忌讳,不要在河边湖边随地大小便,不要用手指人;
3、在麻扎、墓地和清真寺内以及涝坝、水源和伙房等地,禁止大小便、随地吐痰和携带脏的东西;
4、游览时(如进寺庙、清真寺),请谨记有关旅游注意事项,入乡随俗;一般寺庙、清真寺严禁拍摄,偷拍后果十分严重!有些地方注明付款后才可拍摄,如有需要,请按当地规定执行;拍摄人物时,尤其是僧侣、妇女,取景前一定要经对方允许,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服饰
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女性还要求带头巾,头发不能露在外面。
新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见面礼节,每种礼节都代表了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友好感情。这里的山美水甜,人也格外热情。维吾尔族在新疆各民族中,人数最多,占53%以上,无论走到哪个县,都可以见到维吾族人民。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长期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人对人格外热情和有礼貌,见面时,都要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之意),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侯。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那么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抱,表示亲昵和思念。锡伯族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全疆各地也有分布。他们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却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塔吉克族是居住在世界屋脊—塔什库尔干高原上的民族,他们的见面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晚辈见到要先请安,妇女和男性长辈见面,男长者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妇女拉着长者的指尖吻一下手心,表示敬意。中年男性与长辈见面时,一般可行握手礼,若交情较深,则要互相吻对方的手背,以示尊敬和热情。妇女们见面时,一般要拥抱,年长者吻晚辈的眼和前额,晚辈吻长蜚的手。平辈之间互吻面颊或嘴唇。小伙子们见面时,一般有两个动作,一是握手,二是把手送到对方唇边,互吻一下对方的手背。男女互相见面时,女的要吻男的手心,男的则要轻轻地按一下女的头部,以示敬意。塔吉克人十分注重礼节,即使见到素不相识的远道来客,也要热情问候,并把双手拇指并在一起,热情他说:“更艾力卖右卓”(“相互支持”的意思)。蒙古族现在一般施握手礼,长辈对晚辈说:“赛尤”(你好),晚辈对长辈则说:“赛伴塔”(您好)。但是一般青年人见到老人,却不施握手礼,而是,向老人点头、鞠躬,并说“阿莫尔拜塔”(“问安”的意思)。如果和尊贵的客人见面时,礼节十分隆重。当得知客人要来的消息后,要在地界那里等候,并要准备酒肉和奶制品,见面时要敬献酒和哈达,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真诚。在离别时,也要到地界那里送行,并要敬酒献歌。俄罗斯族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亲朋好友见面时,一般要拥抱,井亲吻面额。一般人见面时只握手,并说:“孜德拉斯维基”(您好),然后还要问一下健康、工作和家里人的情况,当别人问完之后,要说声:“斯巴西巴”(谢谢),表示礼貌。在新疆已有多年历史的满族人,现在有近l万人口,满族是个有崇高礼节的民族,对老人非常尊敬。礼节很多。晚辈见长辈,不分贵贱要说:“玛法赛英”(“爷爷您好”的意思)。除问安之外,还有请安、打千儿、半蹲礼、抚鬓礼、抱见礼、顶头礼等。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礼。现在满族人的见面礼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礼节已从简,晚辈见长辈以鞠躬礼聚多,平辈以握手礼为常。不过在亲友之间,妇女们还保持着“半蹲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