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扩容提质行动计划,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落实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重要抓手。博州采取七项措施,构建以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部为主体,赛里木湖旅游学院和博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两翼,4所技工学校为支点的职业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扩容提质。州党委书记何永慧先后13次前往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调研指导工作,现场解决推进扩容提质行动中遇到的问题,高位推进扩容提质工作。成立由厅级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职院提质扩容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席会议、现场办公会等全面部署推进扩容提质工作。博州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先后成立3个专班,细化职能、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扩容提质计划各环节,畅通问题反馈渠道。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结合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需要,重新设定学院“三定”方案,设置23个内设机构,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科级干部职数由原来的46个增加至62个,按照标准配齐配全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构建学院二级学院基层管理体系,学院内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实施主校区2栋学生宿舍楼、1栋饮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博乐边合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赛里木湖旅游学院建设,完成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三区”6.88万平方米校舍建设任务,并于年9月如期投入使用。投入余万,强化学院设施设备配备,建设计算机实训教室,提升学院硬件条件。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赛里木湖旅游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成功立项自治区培育项目。
三是挖潜湖北优质资源,拓宽职业教育广度。积极与湖北省教育厅对接,确立“2+9”组团式援助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9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实施“校帮院”工程,9所高职院校在7个二级分院挂牌。湖北省选派16位援疆干部分别担任学校副院长、二级学院院长和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为学院发展助力。将博职院定为华中师范大学博州实习基地,共建“华中师范大学丝路研究院”,借力湖北中医药大学专业优势,稳步推进医教结合,互派优秀学生实习。
四是优化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紧紧围绕博州“团结稳州、生态立州、口岸强州、旅游兴州”四大发展战略,合理设置并优化专业结构,巩固、调整、改造传统优势专业,年新增4个高职专业,3个中职专业,学院中高职专业达34个。计划在年新增6个中高职专业,年中高职专业将达到46个、年达到58个,逐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专业。年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入选首批自治区高职骨干专业群,获得自治区60万元支持资金。
五是强化师资配备,提升办学质量。调整学院教职工结构,探索实施医教结合,稳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人社部门组织开展教师招聘,挖存量、稳增量,年累计招聘教师人,计划到年,专任教师总量达人、年达人。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多途径多方式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安排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任教,形成相互补充、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学模式。从全州机关事业单位选调10名优秀后备干部和优秀教师到博职院进行挂职锻炼。
六是扩宽招生渠道,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完善招生工作机制,制定招生工作奖罚制度,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成立疆内外6个招生团队余人,由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疆外9省、南北疆10个地州一点一、点对点开展招生,首次实现云南、贵州、四川学生入校,有生源入校的外省达到8个省份。年累计招生人,在校生数由年的人增加到人,增长84.4%。
七是育训并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工学交替”“学徒制”“订单式”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开展分段式培养,学院7个二级学院,与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名学生在全疆各地参加实习实训。赛里木湖旅游学院和博乐边合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生在景区和产业园内,边学习、边实践,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积极引导中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直升专”、“三校生升高职”考试,名应届毕业生实现学历提升再深造。深入开展就业培训,倡导多元化就业,积极开展网上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2场次,与疆内外3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提供企业招聘信息余次,提供可就业岗位余个。落实届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26.5万元,为名中高职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就业补贴。年学院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42%。
审核人:苏群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