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南北疆的武术文化怎么能是孤立存在的呢
TUhjnbcbe - 2025/2/17 8:54:00
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32975/

龟兹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龟兹石窟群由拜城县和库车县内大大小小的山崖峭壁石窟组成,是古代僧人修炼、传扬佛法的地方。龟兹石窟内有多个时期多种内容的壁画,其中包含射箭、剑术和僧人习武壁画。

班超城位于喀什市南郊,是在东汉时期盘橐城原址上重建的,至今仍保留有一段军事防御的古城墙。班超城以班超雕像为中心,两侧有36名全副武装的勇士,内城有多幅班超“抚定西域”图。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人的传统杂技。英吉沙县是全国“达瓦孜之乡”,传统的达瓦孜包括地面武打表演、高索上的武术特技和对打表演。

富含武术文化的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哈萨克族的《达斯坦》等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

西域武术文化是在融合了多种民族武术文化的基础上,受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下生发出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武术文化,总体呈现出浓郁的多民族性、鲜明的融汇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特色。究其原因,其远离内陆的地理位置使其与中原的武术文化交流受阻,而古丝绸之路的畅通又使其成为了中原和西方异域文化的交汇地,天山的阻隔和历史上多民族外来移民居住地的散点分布以及多种宗教文化、屯垦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多重影响,终使西域这片土地形成了今天这样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

西域地域复杂的自然环境和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南疆绿洲农耕武术文化和北疆游牧武术文化的大体格局。但南北疆的武术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丝绸之路一路西渐传输的中原文化和来往交流的西方异域文化、多种宗教文化、屯垦文化与我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尤其是在近现代以来中西文化交融和与内地文化一统的进程中,二者相互影响融合又各具特色。另外,移民是影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力量。

各个时期外来移民的大量融入,促进了西域武术文化的融汇与交流。总之,西域地域辽阔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多重人文背景终使西域武术文化形成了草原游牧武术和绿洲农耕武术散点分布、多元融汇的地域特色。古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武术文化,是西域地域最鲜明的特色。新疆的古丝路不仅分布着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丝路武术文物遗珍,而且有唐代武将李嗣业等人在丝路上使棒、用枪、挥刀的史料记载。唐代疏勒镇守使李嗣业在喀什的实战中使用大棒御敌的史料,说明我国经历实战、威风八面的“西域之棍”源起于西域,吐鲁番的唐代文物泥塑棍术俑也印证了“西域之棍”早已驰名。

西域地域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哈萨克族的《达斯坦》三部英雄史诗,其中《玛纳斯》还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部博大宏富的英雄史诗有实用又美艳、富含民族特色的武术器械与武术服饰,又有马上枪术、马上角力、弓弩射术、刀砍、剑劈、匕首捅、摔跤等武术技术内容,还有“飞马奔袭”、“众英雄协同作战”等等游牧民族“逐水草”、“求生存”的武术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北疆的武术文化怎么能是孤立存在的呢